创新中心合作开发课程为哈萨克斯坦32万教师提供AI赋能
哈萨克斯坦国家职业发展中心“Orleu”充分利用国际网络教育学院(IIOE)的课程资源进行本地化适配,并在全国范围内高效组织实施大规模培训,32.4万名教师注册学习,25.2万名教师完成课程并获得国家认证,构建了“国家级认证+大规模普及+全国教师共享”的系统化实施路径,为中亚和周边国家的人工智能赋能提供了可复制的范例,也为多边合作推动人工智能能力建设开辟了新路径。
面对全球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哈萨克斯坦高等教育系统正处于关键转型期。哈萨克斯坦政府于 2024 年通过了《2024–2029 年人工智能发展概念》,开始系统布局国家人工智能生态。
但在高等教育领域,不论是战略愿景和教育项目储备,还是专业人才和技术标准,都面临一系列结构性挑战:人工智能治理框架尚不完善,伦理监管与行业标准仍在建立之中;国内人工智能技术企业与科研力量规模有限,导致实践型人才供给不足;高校缺乏具备实际开发能力的教师队伍,使人工智能教学难以真正落地。
牛津洞察(Oxford Insights)《2023 年政府人工智能准备度指数》显示,在政府数字治理能力、技术基础建设与人工智能人才生态等综合指标方面,哈萨克斯坦在全球 193 个国家中排名第 72 位,数字技能培养和人工智能课程供给仍需加速扩展。
在这一背景下,缺乏系统化的课程资源建设、可持续的师资培训机制以及教师人工智能教学能力不足,已成为制约高等教育系统性改革深入推进的关键瓶颈。正如《2024–2029 年人工智能发展概念》所指出的,“高教领域依然存在人才短缺、专业知识匮乏、人工智能教育项目不足以及缺乏可持续教师培训机制(等问题)”。
近年来,为解决这些难题,当地大学和科研机构开展了诸多工作。例如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及其设立的智能系统与人工智能研究所(Institute of Smart Systems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SSAI)一直在积极推进本土大型语言模型开发,并与高校合作推动名为“AI-Sana”等的试点课程,为学生提供人工智能基础培训。但人工智能如何在高等教育机构落地和融合,最终还要取决于应用人工智能开展教学、研究、机构管理和政策治理等多重能力的建构。
哈萨克斯坦国家职业发展中心“Orleu”(National Center fo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rleu)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高等教育创新中心(中国深圳)(以下简称“创新中心”)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信息技术研究所(UNESCO IITE)共同发布的两门俄语微证书课程《生成式人工智能:高等教育教学工具》《高校教师的提示词工程》结合本国情况本地化,并迅速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大规模培训,提升了教师的人工智能素养与能力。
从高教困境到系统方案
创新中心与 UNESCO IITE 联合开发的两门俄语微证书课程旨在回应中亚及周边国家高等教育的迫切需求:如何有效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积极应对其在教学、科研、管理与治理中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并为这一转型赋能。
基于这一成熟的课程框架,Orleu 对内容进行了本地化改造——将两门俄语课程合有机融合,并增加哈萨克语版本,案例也更适配本国教育重点,例如提示词使用能力、跨学科课程设计和课堂数据使用规范。对于长期面临教育资源区域差异与语言不均衡问题的哈萨克斯坦来说,提供双语课程能有效降低教师在获取优质数字资源时的语言门槛。

教师在Orleu平台上学习课程(图源:Orleu)
课程紧凑、高效,短短 2 小时 40 分钟的时长却涵盖提示词工程、生成式 AI 在课堂中的实际应用、可视化资源生成、学术诚信与隐私保护等教师最迫切需要的内容。
Orleu 在全国范围内组织了大规模培训,在短时间内,哈萨克斯坦 32.4 万名教师注册学习,25.2 万名教师完成课程并获得证书,覆盖城市与农村、多个教育阶段与学科。Orleu 还将其纳入了国家在职教师培训体系,实现了“国家级认证”“大规模普及”及“全国教师共享”的系统化实施路径。

完成课程后,教师将获得经过哈萨克斯坦教育部认证的证书(图源:Orleu)
Orleu 现任主席 Aidana Shilibekova 接受创新中心采访时表示:“许多教师在反馈中表示这是第一批真正让他们‘可以立即在教学中使用’的人工智能培训,特别是在提示词设计、课堂创作和多媒体素材生成方面显著提升了(教师的)能力。”
对于正在推进高校人工智能教育改革的哈萨克斯坦来说,这一举措可谓恰逢其时。随着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将在 2029 年组织的下一轮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 PISA 2029)首次引入“媒体与人工智能素养”评估领域,全国教师急需具备引导学生理解人工智能逻辑、伦理与创意应用的能力,而本次课程恰好为弥补这一结构性缺口提供了高质量、可规模化的解决方案。
成果背后:创新中心与 UNESCO IITE 的合作开启中亚地区教师赋能新篇章
此次 IIOE 国际课程资源在哈萨克斯坦的落地成果并非“凭空出现”,其基础源自创新中心与 UNESCO IITE 在面向中亚和周边国家开展的系统合作。
自 2021 年以来,双方已联合实施《中亚地区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项目》,共同开发 IIOE 首批信息素养主题的初阶俄语课程,并通过 IIOE 平台向十余个国家提供开放资源。基于这一合作基础,2024 年 6 月,双方合作进入了新的阶段——深化IIOE俄语平台联合运营,通过联合开发生成式人工智能主题前沿课程,面向中亚和周边国家的高等教育工作者提供 AI 能力培训。
目前,全部四门课程均已上线,包括《生成式人工智能:高等教育教学工具》《高校教师的提示词工程》《生成式人工智能与学习成效评估》及《如何指导学生应用生成式人工智能》。

本地化适配后的课程页面(图源:Orleu)
未来,双方将开展更加深入的合作,如线上+线下培训、主题论坛和区域推广活动,进一步提升中亚及周边地区的教师专业发展水平,为当地高等教育数智化发展提供持续支持。
持续推进IIOE课程本地化与培训开展,助力多边合作的人工智能能力建设
哈萨克斯坦此次成功实施的IIOE微证书课程本地化和培训实践,表明国际课程资源与国家教育体系能够实现深度融合,为高等教育人工智能人才短缺提供务实、可扩展的解决方案。
Shilibekova 表示,国家将继续推进课程的深化应用,如进一步为农村学校教师、大学青年教师和高校管理者提供多层次的人工智能培训,并与 “Ustaz” 全国教师终身职业发展平台衔接,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辅助教师成长路径规划,实现精准支持。
未来,创新中心与 UNESCO IITE 将继续与哈萨克斯坦及中亚地区伙伴联手,支持更多 IIOE 微证书课程和培训的本地化实施与国别化推广,为中亚和周边国家高教系统培养更大规模、具备实践能力的教师队伍。通过持续合作,双方将推动建立更具包容性、创新性和可持续的区域人工智能教育共同体,帮助更多国家构建适应未来的高等教育体系。
关于哈萨克斯坦国家职业发展中心“Orleu”
Orleu 是哈萨克斯坦教育部下属的教师职业发展中心,着眼于教师专业发展、成人培训、应用研究和传播优秀教育实践。Orleu 致力于用现代技术设计教育方案,提高哈萨克斯坦教师和教育领导者的专业能力,扩大改善学生学习成果的机会。该中心制定了《2023-2027 年教师职业发展中心发展战略》,包括以下 5 个优先战略发展方向:教师专业需求;以实践为导向、有针对性的教师专业发展计划;通过持续且可负担的专业发展后续支持确保持续专业发展;评估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性;参与教师政策制定。
关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信息技术研究所(UNESCO IIT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