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site is currently under configuration

Will be available soon......

教科文中亚办联合发行:聚焦中亚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

中亚地区
数字化转型
返回上一级
发布日期:2025.04.30 来源:《云际》第5期

数字化和人工智能在非洲高等教育、研究和创新中 的应用制约因素:在线调查的初步结果2

引言

 

人工智能与教育的融合彻底改变了东南亚高等教育格局,尤其是在学习体验方面。东南亚是一个具有多文化、多语言、教育需求多样化的地区,人工智能有应对各种挑战的可能,并且有机会提高教育公平和质量。本文探讨了东南亚地区各国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的现状, 重点分析了其重要机遇、面临的挑战及未来发展方向。通过对案例研究和政策倡议的研究,本文旨在全面概述人工智能如何重塑这一多元化且充满活力地区的高等教育。 




绘制东南亚区域生成式人工智能实施框架 

 

自2022 年,东南亚教育领域开始引入人工智能和生成式人工智能; 这些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也受到了广泛关注。在全球层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了一系列关于教育中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应用的出版物, 其中包括《人工智能与教育:决策者指南》(2021 )[1]、《关于人工智能伦理问题的建议》(2022)[2]、《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教育和研究中的应用指南》(2023)[3]、《教师人工智能能力框架》(2024)[4]、《学生人工智能能力框架》(2024) [5]。 在亚洲和太平洋地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曼谷多部门区域办事处(UNESCO Bangkok)、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高等教育创新中心(中国深圳)(以下简称“创新中心”) 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雅加达多部门区域办事处(UNESCO Jakarta), 为在教育中引入人工智能共同努力。2023 年,创新中心在国际网络教育学院(IIOE) 全球伙伴高峰会期间发布了《人工智能时代的高等教育白皮书》。2024 年,创新中心与IIOE 国家中心和合作伙伴共同组织了一系列地区高级别政策对话,促进生成式人工智能与高等教育的融合。东南亚教育部长组织秘书处及其在东南亚的21 个区域中心采取多种行动, 向学校教师和学生宣介人工智能。 

高等教育要充分利用人工智能的优势,政府部门应当优先制定相关政策引导。该政策要为监管和战略行动指导方向,包括为高等教育中人工智能应用者赋能,如领导和管理者、教学人员、辅助人员和学生。

在实施层面,政府的资源和支持至关重要。 

绘制东南亚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实施框架的基础包含三个关键因素, 即政府政策可实施性、传播和赋能、实施指南、资源和支持;从人工智能的获得使用阶段到深化创新阶段的发展,涵盖自适应系统和个性化、智能辅导系统、剖析和预测以及评估和评价。上述因素用于描述东南亚国家(包括柬埔寨、印度尼西亚、老挝、马来西亚、缅甸、菲律宾、新加坡、泰国、东帝汶和越南)在高等教育中使用人工智能的情况。 











柬埔寨

 

人工智能在柬埔寨的实施尚处于早期阶段。 柬埔寨政府了解人工智能使用的潜力和制约,并制定了国家技术转型计划(Kimtho,2024) [6],以实现国家 2030 年和2050 年的愿景。其中包括培养有才能和有技能的毕业生,使其符合就业市场不断变化的需求,以及开展应用研究, 致力于促进创新、创业和技术转让, 以推动国家数字经济的发展。虽然没有具体提及人工智能,但人们认为需要人工智能来提高国家的效率、质量和生产力。 教育转型计划主要包括: 提供数字基础设施,开设数据科学、人工智能、网络安全等新的学习课程,建立柬埔寨信息技术大学网络, 改革教学方法及评估,提供教师培训和专业发展计划,为学生参与和创新创造机会,重点研究和开发机器人、自动化、机器学习、区块链、物联网, 以及与公私部门合作进行创新。

在实施层面,柬埔寨十分积极主动,开展了若干试点项目,并与国际组织合作,将生成式人工智能纳入课堂,包括亚洲开发银行的TIESEA 项目。 东南亚科技赋能教育创新项目(TIESEA)是在柬埔寨,特别是在考克萨克洞里亚岛(Kaoh Khsach Tonlea)实施的项目之一,旨在教导教师和学生使用从简单到复杂的教育技术,包括人工智能技术[7]。在柬埔寨的许多其他项目中,这一倡议旨在改善个性化学习,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

  • Paulina Pannen
    本文作者

    Paulina Pannen 长期从事印度尼西亚和东南亚区域的高等教育工作, 包括主持若干高等教育质量发展和改进计划工作组,其中包括印度尼 西亚慕课(MOOCs)和在线学习、远程教育、教育技术和课程开发 的发展。她还在学术期刊上发表文章,并在各种教育论坛上发表演讲。 目前,她在印度尼西亚开放大学(Universitas Terbuka)网络教育学 院(ICE-I)工作,该学院通过使用 ICE-I 学院联盟的非捆绑在线课程 提供灵活学习的机会,并提供印度尼西亚游戏开发者微证书项目。她 也是印度尼西亚开放大学学术委员会和董事会的成员。

    相关链接 >>
  • Rahayu Dwi Riyanti
    本文作者

    Paulina Pannen 长期从事印度尼西亚和东南亚区域的高等教育工作, 包括主持若干高等教育质量发展和改进计划工作组,其中包括印度尼 西亚慕课(MOOCs)和在线学习、远程教育、教育技术和课程开发 的发展。她还在学术期刊上发表文章,并在各种教育论坛上发表演讲。 目前,她在印度尼西亚开放大学(Universitas Terbuka)网络教育学 院(ICE-I)工作,该学院通过使用 ICE-I 学院联盟的非捆绑在线课程 提供灵活学习的机会,并提供印度尼西亚游戏开发者微证书项目。她 也是印度尼西亚开放大学学术委员会和董事会的成员。

    相关链接 >>
Previous

往期云际